檢驗有利於「辨病」與「辨證」的接軌

亞太地區2008年治療慢性B肝共識,及美國2009年慢性B肝臨床指南,對檢驗的要求如下︰
1. 在治療期間內,應每個月一次,至少每三個月檢測一次肝功能指數、HBeAg與HBV-DNA。如以干適能治療,必須加驗腎功能;如以干擾素治療,則必須監測其副作用。(歐洲藥品管理局建議在喜必福的說明書中加入可能有發生周圍神經病變之警示,故宜定期監測CK)
2. 治療結束後,前四個月應每月檢測肝功能、HBeAg、Anti-HBe與HBV-DNA,以後至少每三個月監測一次。
 
現代中醫學者已從客觀的檢驗數據中,總結出中醫學上相對應的B肝病理變化,有助於對症下藥。例如血清球蛋白(globulin)上升,在西醫學表示體液性免疫功能亢進,在中醫學則是肝膽有「熱」。如果球蛋白一直居高不下,肝功能持續異常,表示肝細胞腫脹,體積增大,肝血竇受擠壓變窄,血流受阻,再加上炎性細胞浸潤,竇壁星型細胞增生,膠原纖維在血竇沉積,導致肝內微循環障礙。中醫學上的肝膽有「熱」表示熱邪伏於血分,因肝藏血,血中陰液因熱而耗損,形成陰虧血稠。血稠易滯,於是血滯血瘀漸次明顯,亦即肝內微循環發生障礙,可見中西醫學的看法是一致的。


一些不容B肝族忽視的事證
感染了HBV後的轉歸
B肝小檔案
慢性B肝的臨床治癒標準知多少?
檢驗有利於"辨病"與"辨證"的接軌
B肝族對治療用藥應有的認識
干安能 vs. 干擾素
干安能與干擾素療效分析:HBeAg血清轉換
目前無特效西藥可治的B肝小族群怎麼辦?
中醫藥治療B肝療效面臨兩極化評價
影響慢性B肝治療療效與療程長短的重要因素
現有西醫藥治療慢性B肝之HBeAg血清轉換率比較

© 2002 ~ 2020 Superior Response Sdn.Bh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