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肝之道 不做肝苦人 |
|
保肝養肝不僅是肝病患者的重要課題,對一般人尤其女性而言,格外值得重視。
前人有“女子以肝為先天"之說,意指肝髒養陰藏血的生理特性、肝主疏泄調暢氣機的生理功能,對女性一生中無論經帶胎產各種病症、或有毛發乾枯爪甲脆裂的困擾、或有雙眼幹澀視物模糊的問題、或性情抑鬱或易怒煩躁等等,都有顯著而深遠的影響。首先,讓我們先來瞭解肝髒的生理特性及生理功能……
肝在五行屬木,肝氣主升主動性喜調達,有條達沖和、升發生長的特性,與自然界春氣相通應。
肝臟是儲藏血液的器官,有調節血量、收攝血液的作用,有疏通氣血津液、調節精神情志、促進脾胃消化等等功能。
[ 各種病理變化表現 ]
當肝臟出了問題,無論是因為陰血不足以濡養肝體、或是心情抑鬱導致肝臟氣機不利、或者嗜食辛辣肥甘釀生濕熱等因素,而影響肝臟的正常生理功能,就會出現各種病理變化表現,依據臨床常見證型可分為以下幾大類:
肝血虛表現為暈眩、視物模糊、臉色蒼白、女子月經量少色淡。
肝陰虛可見頭暈、目澀、脅肋隱痛、口乾舌燥、午後自覺發熱如潮汐襲來、兩顴潮紅、女子月經量少。
肝氣鬱則出現情志抑鬱、胸脅/小腹脹痛、女子月經不調/痛經。
肝火旺時有頭痛、急躁易怒、脅肋灼痛、耳鳴、口幹口苦、小便量少而黃、大便秘結等症狀。
肝陽亢以暈眩耳鳴、頭目脹痛、面紅目赤、煩躁不安、頭重腳輕、腰膝酸軟、女子月經量少的表現為主,實則為肝陽亢於上,而肝腎陰虧於下的虛實夾雜證。
除了肝病及腎,肝臟影響其它臟腑器官還常見肝膽濕熱、肝鬱脾虛、肝胃不和。
肝膽濕熱有脅肋脹痛、身目發黃、食欲不振、口苦、腹脹、大便不調、小便黃等症狀。
肝鬱脾虛常見情志抑鬱、胸脅脹痛、食欲減退、腹脹、大便不成形的表現。
[ 肝胃不和脅肋脹痛 ]
肝胃不和除了上述肝氣鬱的表現,還有脅肋脹痛但部位走竄不定、呃逆噯氣、喉間酸水上逆等兼症。
這些病證未必都是一般人心目中如感染各種病毒性肝炎、黃疸病、脂肪肝甚至因各種因素導致肝硬化肝癌的“肝病患者"所獨有,但在中醫學而言都是肝臟的病理範疇。
例如:有肝胃不和者作胃潰瘍論治,服用抗生素及制酸劑效果不好,後以中醫平肝和胃法收效;有婦女月經不調痛經,以激素療法及止痛藥治療,但只能治標屢屢停藥後復發,中醫由肝論治往往能收奇效且未見復發。有情志不疏或失眠易怒作自律神經失調論治,服用安眠藥及抗憂鬱劑未見顯效或形成藥物依賴,以中醫疏肝理氣法逐漸改善;有停經婦女肝腎陰虛肝陽上亢,以更年期綜合症論治,服用雌激素反而出現副作用,以中醫滋養肝腎法使婦女各種不適症狀減輕甚至消除。
凡此種種舉例,旨在掃除一般人對保肝養肝存在的局限性迷思,以為肝臟只是所謂的消化器官而只有代謝、生成分泌膽汁及凝血功能而已。
接下來談談如何從生活層面上落實養肝之道。
[ 酸食助長肝陽肝火 ]
就季節而言,肝氣與春氣相通應,意即春季肝旺而肝氣升發,所以春季尤應重視養肝。但此時養肝與其它季節側重點有所不同,在於春季肝氣肝陽旺盛,容易出現肝陽上亢一類肝旺證候。
前人有雲“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指的就是春天應該少攝取酸味食物,以避免助長肝陽肝火,而多利用甘味食物補脾健胃,以達到扶土抑木的效果。春天最適合多吃應節的韭菜,因盛產的春韭品質最佳,除了有溫中行氣的作用,味道較其它季節產的韭菜還要來得鮮甜。
[ 以形補形有用嗎? ]
順便一提的是,華人向來有以形補形的觀念,如金銀菜煲豬肺湯潤肺、韭菜炒豬肝或菠菜豬肝湯補肝等等,關於以豬肝來補肝的說法,可能源於多吃豬肝能補血的概念。確實豬肝含有豐富的血鐵質可以幫助造血,但內臟類食物膽固醇和嘌呤都很高,有引起心血管疾病及痛風的風險,如想補鐵補血,牛肉、黑芝麻、莧菜、紫菜等都是很好的選擇。
[ 肝臟有病累及脾胃 ]
雖說春季尤重平肝健脾益胃,但其實一年四季都應注重脾胃的調理,正所謂“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意思是肝臟有病往往累及脾胃,而脾胃虛弱反之也會導致肝相對偏亢。且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顧護中焦脾土不僅是保肝養肝重要心法,也是中醫養生調理的根本原則。
[ 四神湯補益脾胃 ]

補益脾胃我常推薦服食四神湯,且除了飲湯最好將四神一起吃下效果才好。調養脾胃要注意營養均衡,即碳水化合物(澱粉類)如:飯面米粉等主食;蛋白質如:魚豆蛋奶肉類、脂肪、礦物質、維生素等,都需兼顧而不可偏廢。如愛美女性輕信各種減肥偏方,有忌食澱粉類者或索性斷食者或獨厚某一食物等,不但無法如願減肥,反而影響整體消化吸收代謝系統,實不足取。
[ 多吃微溫或平性食材 ]
除了營養成分以外,食物的性味也應稍加留意,偏性寒涼飲食容易損傷脾陽,一般應多食微溫或平性、酌量攝食涼性而少吃寒性食物。一般人常因不知食材性味感到困擾,故在此將常見食材的偏性羅列如下:
平性微溫食材:芥藍、茼蒿、豆苗、包菜(高麗菜)、黃豆芽、南瓜、山藥、牛蒡、洋蔥、香菇、蠔菇、杏鮑菇、猴頭菇、松茸、檸檬、葡萄、番石榴、櫻桃、蘋果、黃梨(鳳梨)、釋迦、牛油果(酪梨)、橘子(柑)、木瓜、枇杷、雞蛋、雞肉、鵝肉、火雞肉、豬肉、牛肉、鮑、帶子(干貝)、青口(淡菜)、魷魚、墨魚、蝦、龍蝦、大多數的魚肉等
涼性蔬果:菜心、莧菜、芹菜、西芹、菠菜、油麥菜、椰菜花、西蘭花、茄子、絲瓜、青瓜(黃瓜)、蓮藕、柳橙、草莓、火龍果等
寒性食物:大/小白菜、蕹菜(通菜)、西洋菜、唐/西生菜、綠豆芽、番茄(番茄)、冬瓜、涼瓜(苦瓜)、紅/白蘿蔔、筊白筍、竹筍、蘆筍、海帶、木/銀耳、金針菇、香菇、柚子、奇異果、柿子、楊桃、梨子、哈密瓜、西瓜、香蕉、蠔、蛤、蜆、蚌、蟹、鴨肉等
熱性食物:榴槤、龍眼、荔枝、紅毛丹、羊肉等
[ 黃曲毒素致肝癌 ]

熱性食物和寒性食物應避免食用,整體而言凡辛辣油炸多脂一類都容易釀生濕熱導致上火。還有容易黴變的食物,如花生、玉米、大米、年糕等,黴變後會產生強烈致癌物質黃曲毒素,平時食用需注意購入品質良好的鮮品,且注意儲藏環境。多以新鮮而加工層次低的食物為主,如新鮮的蔬果魚豆蛋奶肉,烹調過程少用高溫油炸烘烤等手段,多采水煮輕炒輕煎的方法。各式罐頭類醃漬類如:冬菜、福菜、醬菜、鹹魚;煙熏類如:培根、香腸、臘肉等,都不宜食用。絕對戒酒禁煙,因為酒精乙醇會直接傷肝,甚至造成脂肪肝、酒精性肝硬化、肝癌,不可不慎。另外,冰飲冰品會直接損傷脾陽,也應避免或儘量減少攝入。
[ 避免熬夜晚睡 ]
先前提及就季節而言,肝氣與春季相通應,就時辰而言,根據天人相應子午流注學說,子時(23點~1點)與醜時(1點~3點)分別為膽經與肝經循行時辰,就現代解剖生理觀點而言,靜臥時肝臟血流量可增加25%以上,與前人有雲“臥則血歸於肝"不謀而合。故保肝養肝應該避免熬夜晚睡。
最具特色養肝秘訣:心情保持 愉快舒暢
最後說到中醫養肝最具特色的獨到之處,就是保持心情愉快舒暢。因為肝主疏泄,有疏通氣血津液、調節精神情志的功能,抑鬱傷肝導致肝氣不疏肝失疏泄肝氣鬱結,最終影響肝髒正常生理功能而,引起諸多病理變化。誠然現代人生活步調快,時時有各種壓力紛至遝來,如何以樂觀而正面的態度處世,是人人都要努力修習的課題。
[ 培養規律運動習慣 ]
我常建議培養規律的運動習慣,因為運動除了可以促進腦內啡的分泌讓人心情愉快,還有增強體力、維持體態、活絡氣血、提升免疫功能等諸多好處。良好的運動習慣應達到頻率一週五次以上、每次運動時應有30分鐘以上保持60%最大心率(最大心率簡便公式為220-年齡。例如:30歲成年人最大心率即為220-30=190次/min,運動時應保持心率在190*0.6=114次/min以上,且持續30分鐘以上)。如不知如何測量自己心率,可採用運動強度自覺量表,換言之,有效運動強度應達到運動時稍喘(例如:無法持續聊天或順利唱完一首歌)且有微微出汗的程度。故常有人自認工作時,經常走動或主婦自認家務繁雜,是否就可不必運動,依運動強度的要求來看,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 靜坐提升免疫功能 ]
現代人多數以靜態生活為主,也許一開始體力或心肺功能無法達到要求,但只要從輕度運動開始循序漸進加長運動時間,一般都能看到長足的進步。此外,我近來常鼓勵學習打坐以沉澱思緒,因靜坐通過調身、調息、調心的三要訣,能收斂心神沉澱情緒排除妄念,使人感到輕鬆愉快恬靜豁達,根據臨床觀察,能長期養成靜坐習慣者,對於提升免疫功能也有相當正面的幫助。
漫談這許多養肝之道,希望人人都能保有一副好心肝,共用彩色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