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來,筆者每年皆在大馬舉辦多場免費巡迴講座,希望借由不間斷的苦口婆心的衛教來提醒患者注意B肝帶原的不可忽視性;但遺憾的是每次講座會期間仍見到許多已肝硬化失代償或肝癌末期的患者,顯見在大馬一般普羅大眾對於病毒性肝炎,特別是在華人中肆虐、危害最深的B型肝炎,仍瞭解不深且重視不足……
筆者經常在講座會上提供優惠甚至免費的B型肝炎帶原篩檢,許多民眾檢驗後才發現原來自己是B型肝炎帶原、甚至早已傳染給家庭中其他成員而不自知;誠然B肝病毒丹恩顆粒(Dane Partical)直至上世紀70年代才為醫界發現,但普羅大眾醫學常識缺乏及保健意識薄弱,更是家族性B肝帶原甚至家族性肝癌案例層出不窮的主要因素。
見過太多對B肝帶原一知半解甚至可說毫無所悉的患者,最終默默地走上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或跳過肝硬化階段,在發現時已為藥石罔顧之肝癌末期;或甚至突發急性肝功能衰竭併發肝性腦昏迷,在數周內不幸往生的案例,凡此種種都讓筆者在不勝唏噓之餘,更加堅定了對於傳播正確醫學知識及衛教觀念的決心。
[ 切勿擅自停藥 ]
因為觀念的誤區除了直接導致患者對病情的忽視甚至漠視,亦會影響患者接受治療的意願甚至擅自終止療程。擅自停藥對服用抗B肝病毒西藥的患者而言更為兇險,因西藥旨在用藥期間治標性地抑制B肝病毒複製。擅自停藥除了必然使B肝病毒複製指數(HBV-DNA)飆升外,另可有一定幾率導致肝功能快速急遽地惡化而誘發猛爆性肝炎,或因患者對檢驗報告的不當解讀而患得患失、導致情緒起伏不定而最終對療效療程造成不利影響。
{1} 每半年追蹤AFP與腹部超聲波
無論接受治療與否,所有B肝帶原患者必須謹記至少每半年抽血檢驗肝癌指標AFP並配合腹部超聲波掃描,以充分掌握肝組織學變化及早發現肝硬化或肝癌。
因肝纖維化及肝硬化初期用藥得當可延緩肝硬化進程,有可能讓肝硬化程度減輕;而肝癌在早期發現、非多發性、顆數不大的情況下,仍有很多治療手段包括手術切除、血管栓塞、純酒精注射、電熱燒灼法、冷凍氬氦刀等,且療效較佳。
已肝硬化或有肝癌家族史(即家族中有一位以上成員曾罹患肝癌)患者尤需謹記每半年追蹤AFP及複查超聲波的重要性,因臨床統計揭示此二類患者病變成肝癌的幾率遠較其他帶原者為高,必要時甚至建議每三個月就應追蹤複查。
且因肝癌往往生長迅速,快者可以每兩個月成長等比級數的速率增長,換言之即兩個月癌瘤就長大一倍;故至少每半年複查腹部超聲波及AFP仍可望於早期檢出即使已默默生成的癌瘤,以利後續治療。
另必須強調的是,單做其中一項仍有漏診可能,因無論檢驗AFP或腹部超聲波檢查都各有其盲點,兩項同時複查才能互補以提高檢出率。
{2} B肝帶原應積極治療
B肝帶原者罹患肝癌的幾率是非帶原者的150倍以上,是早已經過大規模臨床統計得出的結論;近年來前瞻性世代追蹤研究更指出HBV-DNA和肝癌發生率呈顯著正相關。簡言之,HBV-DNA越高且持續時間越長,病變成肝癌的幾率越高。故無論中西醫界皆有共識,治療B肝最起碼目標應為盡可能長時間的、最大限度的抑制HBV-DNA,如此可大幅降低肝癌發生率;世界各地權威性的肝病學會亦已將HBV-DNA做為查察專案及評估療效指標。
[ 導正錯誤觀念 ]
但遺憾的是,仍有太多患者抱持過時的錯誤觀念或偏頗的一家之言,仍以為B肝帶原不必治療不能治癒;連最消極的每半年追蹤AFP和腹部超聲波都不做,往往等到肝硬化進展到失代償期而出現疲倦消瘦、食欲不振、嘔血便血、進行性黃疸、難治型腹水、自發性腹膜炎、肝腎綜合征、肝性腦昏迷等等,才發現病情已經危及生命。但除了肝臟移植已無它法;或待出現納差、腹痛、嘔吐、癌瘤破裂出血、癌細胞轉移等,才發現已為肝癌末期而徒呼荷荷。
誠然,如前所述目前針對肝癌有不少治療手段,但各有其適應症、局限性及併發症,術後癌瘤復發也相當常見;與其心存僥倖或錯誤樂觀,以為肝癌不會找上自己或誤以為肝癌生成再行打算即可,而終至悔不當初抱憾而終,早期尋求治療以期阻斷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當為更加積極正面的釜底抽薪之道。
{3} 養肝護肝,長期追蹤檢查
B肝帶原者除應積極接受治療及定期追蹤檢查,也應做好心理建設:B肝治療是長期抗戰無法一蹴可幾;養肝護肝更是終生課題不能鬆懈。千萬不可以為服藥治療便足以"保肝"、就可縱情煙酒熬夜不眠、或恣食生冷肥甘自服其它藥物等。
煙酒特別是酒精對於肝臟的直接危害是肯定且致命的,即使非肝病患者長期飲酒也會形成脂肪肝、肝硬化,最終走到肝癌,遑論肝功能儲備較常人差的B肝患者。
熬夜過勞除造成自主神經失調、免疫功能降低,對肝臟的損害也直接表現在不利肝臟血液回流影響肝細胞自我修護、或無形中影響氣機疏泄的正常生理功能而造成肝氣鬱結、肝火上炎陰血不足等等。
恣食過寒過熱的偏性食物除了直接影響脾胃功能,對體質的整體影響亦不可謂之不大;另外關於飲食不潔特別是生食海鮮,或感染A型肝炎、或誘發急性肝炎甚至肝功能衰竭的臨床報導也並不少見。
還有值得一提的是"現代文明病"之一的脂肪肝——常見後天成因為飲食不節過度肥胖、或長期飲酒脂肪代謝紊亂、或三餐不定錯誤節食等等,也可造成慢性肝炎肝功能長期起伏不定、久之甚至步入肝纖維化肝硬化的結局。故肝病患者養肝護肝基本之道應由適度且均衡飲食及戒酒做起,而非額外花費補充多少"保健品"。
[ 提防藥物傷肝 ]
最後針對養肝護肝不得不提的是藥傷的問題。肝功能儲備較差的肝病患者在服用任何藥物之前皆應提防傷肝副作用的可能性;臨床常見免疫抑制劑如類固醇導致B肝病毒複製飆升甚至引起急性肝炎、或更常見的對乙醯胺基酚造成急性肝損傷甚至肝衰竭等。
美國藥物食品管理局(FDA)已於2011年限制對乙醯胺基酚的單劑使用量不得大於325mg並應于仿單中注明可能造成肝臟損傷的不良反應;1998~2003在美國的統計顯示,將近半數的急性肝衰竭乃因服用對乙醯胺基酚引起。當然無論類固醇或對乙醯胺基酚在醫師的監控下使用還是相對安全,不需因噎廢食;B肝患者應避免在未諮詢醫師前自行用藥,也應有此類藥物可能傷肝的體認。
綜上所述,太多錯誤觀念及不良生活習慣——前幾篇專欄文章亦有著墨,在此不再贅述——可使"養肝不成反害肝",也會直接影響療效拉長療程。
只有培養正確養肝觀念、排除影響治療的不利因素、坦率與醫師討論、正確解讀檢驗報告,才能有效提高療效縮短療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