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庭譯醫師治療B肝,于門診時以及在B肝防治巡迴講座會現場,經常被病患問及療效與療程的相關問題。
例如,我服藥已好幾個月,甚至有的說已好幾年了,為什麼還沒好?我到底需要治療多久?西醫說我需一輩子服某一種抗病毒西藥,是真的嗎?醫師說我的B肝已治好了,為什麼停藥一陣子又復發了?我服藥後肝功能AST與ALT恢復正常,是不是B肝已好了?可以停藥了嗎?我正常服藥,為什麼指數時好時壞?我的B肝病毒量很高,是不是很危險?
病患這些問題代表他們對B肝及其相關治療一知半解,也反應出B肝不易治癒,療程也長。儘管如此,為了避免肝癌與肝硬化的發生,B肝病患還是必須積極面對,不能輕言放棄,因放棄就沒有希望了。筆者治療許多慢性B肝與帶原的臨床經驗提示這是場打得贏的仗,患者朋友們不應那麼悲觀,也不能過於心急。
治療B肝的療效與療程長短的核心問題為宿主的特異性免疫功能與潛伏在其肝細胞核中複製的B肝病毒(HBV)善於突變的特性。為了讓大家能理性與客觀地面對治療期間可能發生的問題,以爭取最後的勝利,實有必要從學理上去探討,最後落實在日常生活中,更重要的是患者朋友知而行之。
● 宿主對HBV之特異性免疫功能
誠如發現B肝病毒而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Blumberg教授指出,感染了HBV後的轉歸,主要取決於宿主對HBV的反應。
這反應就是特異性免疫反應。若宿主的特異性免疫反應正常,例如大部分的成年人,就能把入侵的HBV殺滅,產生具免疫功能的表面抗體(Anti-HBs),AST與ALT異常只代表淋巴細胞正在對藏在肝細胞中的HBV發動攻擊,造成肝細胞發炎。這是有意義的免疫反應。如果宿主的特異性免疫功能低下或是尚未發育完全,例如B肝婦女所生的嬰兒,在出生時就遭逢了大量的HBV,無法辨識HBV為非自體物質,也自然不會加以處理,就會形成免疫耐受,AST與ALT持續正常,但這並不代表肝臟沒有問題,因HBV長期在肝細胞中不斷複製,在門管區有炎性細胞浸潤,就會刺激肝臟分泌膠原纖維,久了就會形成肝纖維化,有些甚至直接病變成原發性肝細胞癌(HCC),因此,B肝帶原者絕不能掉以輕心,置之不理。
筆者所提的特異性免疫功能並非籠統的一個名詞,而是包含了免疫細胞對有絲分裂原之反應、免疫細胞之增殖率、免疫細胞之數量、淋巴細胞轉化率、抗體之生成量、胸腺重量、免疫細胞對抗原之反應活性,免疫細胞對細胞因數之反應、白細胞介素之分泌、干擾素之生成等指標。
宿主的生活習慣、飲食結構、情緒與中醫學之證型等對這些免疫功能的指標都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也自然影響到治療B肝的療效與療程,希望患者朋友予以重視,並儘量調整,以提高療效與縮短療程。
{1} 酗酒
酒精是乙醇,有毒,經胃腸道吸收後送到肝臟,經肝細胞三道解毒工程方能將乙醇變成無毒的水和碳水化合物,這就增加了肝臟的負擔。另外,酒精會促進自由基的活動,進而損及免疫系統。
美國的研究報告指出,酗酒對前述10項特異性免疫功能指標的影響都是負面的,病患又如何能期待好的療效呢?B肝光靠藥物的治療是不夠的。所以,無論是中醫學或西醫學,臨床治療B肝,一定要求戒酒。有些臨床治癒的B肝病患,誤以為天下已太平,因而開了酒戒,結果是很快就復發了,希望讀者朋友引以為戒。
{2} 吸煙
香煙的煙霧中含有的化合物超過4,500種,其中包括5種已被證實屬致癌物質,以及許多有毒的因數,尤以亞硝胺的濃度特別高,它有強烈的肝毒性,對肝臟的傷害不言而喻。
與酒精一樣,吸煙對前述10項特異性免疫功能指標的影響也都是負面的,所以,癮君子若不戒煙,他的B肝治療能期待好的療效嗎?
{3} 飲食結構
● 蛋白質缺乏: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會使免疫細胞數量、增殖率與抗體生成量下降、胸腺萎縮、免疫細胞對抗原之免疫反應活性及白細胞介素之分泌下降。這將嚴重降低特異性免疫功能,因此所有讀者朋友應確保其飲食結構中含有足夠的動物性與植物性蛋白。茹素者則可以喝點牛乳,以獲得8種營養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
● 維生素:其中以維生素A、B6、B12、C與E的缺乏對免疫功能的影響最大,尤其是降低免疫細胞對有絲分裂原的反應與其增殖率、減少免疫細胞之數量與抗體之生成量,降低免疫細胞對抗原之免疫反應活性。因此,日常飲食中必須含有足夠的蔬果與穀物,以及一些乳製品,不應偏食肉類與魚。B肝朋友在治療過程中每天必須補充一顆綜合維生素與一顆複方維生素B群,以確保維生素不至於缺乏而對免疫系統造成不良的影響。
● 微量元素: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目前已確定的有15種,例如鋅、鐵、硒、鎂等。它們的缺乏對免疫功能影響很大,尤其是使免疫細胞的數量減少,降低淋巴細胞轉化率、減少抗體的生成量、降低免疫細胞對抗原之免疫反應活性、減少干擾素與白細胞介素之分泌。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微量元素,完全靠外界尤其是蔬果供應。這一點請偏好肉食者予以注意。
{4} 經常性熬夜
中西醫學對B肝病患的睡眠看法一致,即要求他們避免熬夜,應于晚上11時就寢,讓肝臟的血流量得以增加,確保肝細胞能獲得足夠營養,以有效地進行各種代謝、解毒、合成荷爾蒙等工作。
從免疫學的觀點來看,經常性熬夜會減少免疫細胞的數量、降低其增殖率,也抑制淋巴細胞之轉化率與免疫細胞對抗原之反應活性,干擾素與白細胞介素之分泌也減少,褪黑激素的分泌量更是明顯減少。這一切都解釋了為何值大夜班的護理人員與飛國際線的空服員之罹癌率較正常人高。
筆者治療B肝的臨床經驗中也常發現熬夜的B肝患者其HBeAg與HBV-DNA的下降率較低。換言之,他們的特異性免疫功能較低下。
{5} 壓力
這包括急性壓力如考試、噪音、擁擠等,與長期壓力如工作壓力、經濟壓力、寂寞、長期失眠、長期照顧老人等。
許多研究證實處於壓力下的人,其胸腺會萎縮,免疫細胞之數量與增殖率下降,免疫細胞對有絲分裂原之反應較差,干擾素之分泌減少,免疫細胞對抗原之免疫反應活性下降,代表其特異性免疫功能降低。建議處於壓力下的B肝朋友能透過冥想、祈禱、音樂、歌唱、瑜伽、運動等方法化解壓力,以正面思考面對壓力,積極尋求對策,以提升免疫功能,例如增加CD3+、CD8+T細胞。
{6} 情緒管理
無論抑鬱或焦慮、緊張、恐懼與怒氣對免疫系統的作用都是負面的。許多研究報告指出,抑鬱的人,其免疫細胞對有絲分裂原之反應、免疫細胞之增殖率、淋巴細胞轉化率、免疫細胞對抗原之免疫反應活性降低,白細胞介素尤其是IL-2的分泌下降。
至於焦慮、緊張與易怒的人,其免疫細胞之增殖率、淋巴細胞轉化率與抗體生成量皆下降,免疫細胞對抗原之免疫反應活性、免疫細胞對細胞因數之反應、白細胞介素之分泌與干擾素的生成也都降低,使得他們的特異性免疫功能下降,療效也自然較差,療程較長,值得B肝患者注意,儘量做好情緒管理。
{7} 運動
哈佛醫學院的研究指出,每天半小時的運動能顯著增加免疫細胞之數量,提升淋巴細胞轉化率,提高免疫細胞對抗原之免疫反應活性、增加干擾素與白細胞介素之分泌。筆者臨床也發現,經常運動,而非一周打二次球的B肝病患,其療效比較顯著。
另外,運動還能有效緩解壓力,促進睡眠,所以,筆者總是不厭其煩地請B肝患者經常運動,不能偷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