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母子垂直傳染 別低估一代傳一代殺傷力
 

前言:
蘇勇撰夫婦都是醫生所形容的"健康"的帶原者,幸好他們也和B肝"和平共處"了幾十年。豈知家族成員的悲劇接踵而來,才驚覺不能再光憑感覺來研判病毒在體內的演變,於是積極的展開檢驗及治療,以化解讓悲劇繼續延續下去的可能。

我與內人都是B肝帶原者,累及兩個無辜的兒子。岳家也無一倖免。相信我們兩家被B肝病毒感染的途徑,應該是母子垂直傳染,一代傳一代,而我們當時對此一點概念也沒有,好像也從未聽過醫生提及B肝,所以,更談不上如何防範了。

被健康帶原說法誤導
我與內人年過40方知自己是B肝帶原者,但是,由於肝功能一直都正常,而且沒有什麼臨床症狀,再加上當時醫生說只要GOT(現稱AST)與GPT(現稱ALT)正常就是"健康"的帶原者,不必緊張,也不必治療,所以,我們也很放心地過日子。
我們大學畢業時,正逢臺灣的外銷加工業開始萌芽,經濟蓄勢待發,大家都很勤奮工作,並未因自己是B肝帶原者而懈怠,再加上當時對B肝防治的宣導幾乎等於零,這方面的資訊也非常欠缺,所以,我們也不在意,也就這樣與B肝"和平共處"了幾十年。

悲劇接踵而來
與大多數B肝族一群,要等到悲劇發生在自己或周遭親友身上後才會驚醒。首先是我的一個小舅子,當他感到不對勁,到醫院看醫生,確診是肝癌後,不到2個月就往生了。當時他才42歲,正值壯年,留下的是一個破碎的家。
接下來的是我岳母,那是在1999年10月,肝硬化併發腹水,再進一步形成胸腔積水,超音波掃描還發現一顆1.8×1.4公分的腫瘤,發病後不久,因肝衰竭而往生。

檢驗發現腫瘤
我岳母病發後,內人於1999年12月23日也順便在醫院抽血檢驗,發現肝功能有點異常:GOT54,GPT66,Anti-HBe(-)26738/8029,但肝癌指標AFP268ng/ML,把大家都嚇了一跳,包括醫生在內,趕緊安排做腹部超音波掃描,結果表明肝脾組織正常,沒有肝癌或腹水,其他器官也很好,倒是有中度脂肪肝。
由於AFP那麼高,醫院於是在2000年1月7日,再度抽血檢驗,結果是HBeAg(+)20063/283,AFP391,又升高了一點,因此,安排做電腦斷層掃描,但並未發現惡性腫瘤,肝脾組織均正常。2個月後,於3月9日,醫院再次安排做腹部超音波掃描,結果依然是正常,沒有腹水,輕度脂肪肝,但發現有顆1.8公分的瘤,可是無法判斷是否為惡性。
由於前後幾次的腹部超音波掃描與電腦斷層掃描都未能確診,主治醫生因而建議內人住院3天,以便全身麻醉後做血管攝影。內人考慮到有一定風險,因而婉拒,並轉診到另外一家醫院,再做一次電腦斷層掃描,結果依然是正常。
折騰了4個月,雖得不到確診答案,但肝脾等器官正常則不在話下,大家也因而鬆了口氣,回歸正常的生活。

肝硬化脾腫大
內人任職於一家外商公司,擔任採購代表,工作異常忙碌,經常出差國內外,也因而忽略了定期追蹤檢驗,更談不上積極服藥治療其慢性B肝了。
一直到了2005年4月8日,內人心血來潮,到她公司樓下的一家診所抽血檢驗,結果不理想:AST64,ALT51,albumin 2.8,globulin 3.7,A/G 0.76,AFP29,WBC3,000,RBC3.76,PC54,000。腹部超音波掃描顯示已肝硬化,脾腫大,而原來那顆腫瘤仍在,大小也差不多,也依然無法斷定是良性還是惡性。

改服中藥治療
眼看大勢不妙,內人趕緊向陸醫師求助,開始積極治療,並在飲食,作息等方面儘量配合,也要求公司減輕其工作負擔,不再到國外出差。經陸醫師一年的診治,於2006年4月13日檢驗,狀況大有進步,肝功能恢復正常:AST39,ALT35,albumin 3.2,globulin 4.0,A/G 0.8,AFP未做(因前2次,於2005年7月27日及2006年1月23日均見正常:18.2與19),WBC 4,100,RBC 3.63,PC 77,000,HBe Ag(+)2.02,Anti-HBe(+)0.766,HBV-DNA<0.0005pg/ML。
然而,到了2006年5月3日,內人咳嗽不止,再加上有點喘,於是住院檢驗,發現胸腔積水,腹水生成,食道靜脈瘤好幾顆。抽血檢驗結果;AST 47,ALT 35,均正常,腎功能也正常,但albumin偏低,僅2.4,globulin 偏高,4.8,A/G 0.5。醫院當時安排抽掉腹水。
由於醫院缺乏治療肝硬化併發腹水的手段,內人因而出院,改服中藥,目前狀況尚屬穩定,希望她能維持住。

配合治療制服B肝病毒
與內人一樣,目睹了岳母B肝病發後,我發覺到不能光憑感覺來研判病情的發展,於是,在1999年11月13日抽血檢驗,結果為:AST 15,ALT14,AFP 2.94,HBeAg (-) 257 / 334, Anti-HBe (+)150/4214,HBV-DNA 7.962pg/ML。陸醫師看了檢驗報告後說可以服用中藥治療,目標就是把B肝病毒消除掉,換句話說,使HBV-DNA降至標準值以下,即停止複製。
不想看到肝癌或肝硬化也發生在我身上,我決定完全配合陸醫師的要求,例如,定時定量服用他的藥,不喝酒不抽菸,不熬夜,注意營養均衡等等。3個月後,於2000年2月10日第一次追蹤檢驗,療效肯定:肝腎功能正常,HBV-DNA降至1.623pg/ML。看到了初步的成績,也心安多了,於是繼續治療,至2001年5月21日,HBV-DNA降至0.512,而當時的標準值是<0.5pg/ML,心想差不多了。也由於當時有其他的疾病需要優先處理,因此,暫時中斷B肝的治療。
事隔4年,於2005年4月18日再次檢驗,結果還好,肝腎功能正常,HBV-DNA 0.229pg/ML,超過標準<0.0005pg/ML甚多,因而重新服用陸醫師的藥劑。至2006年9月4日,臺北榮民總院的醫師說我的B肝已完全痊癒,因HBsAg已轉陰:51/252。表面抗體當時未驗。陸醫師說下次有機會還是應該驗一下。我終於戰勝了萬惡的B肝病毒。

兩個小舅子治療效果各異
至於我的兩個小舅子,看到了姐姐病變成肝硬化的慘狀,且可能還有肝癌,真是被嚇到了。因此,依陸醫師的指示,於2006年5月20日,趕緊到醫院檢驗,結果顯示都是B肝帶原者,HBeAg(-),Anti-HBe(+),HBV-DNA分別為1.970及0.800pg/ML,依當年1月份的一篇研究報告,均屬肝癌高發危險群,應積極治療,促使HBV-DNA降至標準值以下。
他們二兄弟治療的效果也都不錯,配合度較高的哥哥,服藥10個月,於2007年3月24日,HBV-DNA自1.970降至0.0005pg/ML,其AST與ALT一直維持正常。
至於未能正常服藥的弟弟,復原狀況較差,HBV-DNA也降得較慢,自開始時的0.800降至0.003pg/ML(2007-1-19)。但我相信,假以時日,好好配合治療,他也一樣能戰勝B肝。

說起來會令人難以置信,也令我與內人感到很慚愧。儘管我的岳母與大舅子分別因B肝病變成肝硬化與肝癌而往生,但我那兩個兒子,同樣是帶原者,卻完全感受不到B肝的可怕。照樣熬夜玩電腦,服藥有一搭沒一搭,幾次的追蹤檢驗也不理想,陸醫師因而決定中斷他們的治療。

終於,他們看到自己的母親由B肝急速進入嚴重的肝硬化階段,才警覺到B肝真得非常可怕,大兒子於是請求陸醫師能恢復治療,且承諾一定配合,而小兒子因在服役中,所以,尚未恢復治療,希望一切都還來得及。

作者:蘇勇
 

陸醫師評述:B肝族應早治療 不能跟著感覺走

前言:今年3月日本有篇研究報告發表,探討為何有32個日本B肝帶原者,年紀都在40歲以下,病變成肝癌,結果無一存活。主要的因素就是發現時已經太晚了,用盡所有的治療手段均回天乏術。

筆者不斷強調無知與忽視是許多肝病悲劇的起始。蘇先生所述完全符合這個模式。這方面的衛教因而必須持續推動,方能有效防範這些悲劇一再地發生。

這篇心路歷程提示了幾個重點如下:

1)B肝的病情發展必須靠精密的抽血檢驗,輔以腹部超音波掃描。若有必要,進一步做電腦斷層掃描、核磁共振與血管攝影予以確診,絕對不能憑感覺。蘇太太,她母親及其弟弟都未能定期追蹤檢驗,等到出現不適的症狀,或心血來潮時再做檢驗,往往都來不及了。
筆者不斷呼籲所有B肝族,必須定期(每半年至少)抽血追蹤檢驗,以及做腹部超音波掃描的目的就在此,不能跟著感覺走。

2)B肝帶原是可以治療的,蘇先生的表面抗原已經消失,他的一個小舅子的HBV-DNA已降至<0.0005 pg/ML。這些實際的案例提示我們千萬不能被誤導,誤認為B肝帶原無藥可治!

3)B肝治療應及時。蘇太太在病變或肝硬化腹水前未能聽從筆者的建議予以治療,也許是筆者的說服力不夠,也許是因緣不俱足,所以,深讓筆者引以為憾,也希望其他B肝族切勿重蹈覆轍,代價是很高的。
她兩個兒子未能聽從筆者的要求:定時定量服藥及避免熬夜則是促使筆者中斷其治療的主要原因。古代名醫曾說過不信者不醫。患者若不能配合,療效肯定會不好,何必浪費彼此的資源?這也是筆者的信念。
老實說,筆者就看到不少起這樣的案例,最後悲劇收場,也許是就是在劫難避吧!希望蘇先生的兩個兒子能聽其父母的話,好好配合,早日把B肝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