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打破無藥可治重圍 肝不再硬化
 

前言:
張慶雄是個無症狀的慢性B肝帶原者,肝功能幾十年來都很正常,沒想到40多歲時從超音波掃描中竟被發覺肝己開始硬化,而西醫卻告訴他沒西藥可治療,眼看就要步進肝癌絕望邊緣,他……

我是個慢性B肝帶原者,肝功能AST與ALT正常,B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HBsAg positive),表面抗體陰性(Anti-HBs negative),有可能是被我母親傳染而造成的帶原,因她也是個慢性B肝帶原者。

初期肝硬化
我任職於一家人壽保險公司,接觸面廣,經常看到一些由B型肝炎轉變為肝癌的死亡案例;再加上自己本身也是屬於肝癌高危險群,因B肝帶原轉變成肝癌的機率是正常人的150倍以上,讓我真是聞癌色變。所以,心理的負擔異常沉重,深怕哪一天會被肝癌這病魔盯上。
我並非不想治療,但卻很無奈,因西醫說不必治療,也沒有藥,只要不抽煙、不喝酒、不熬夜、營養均衡、不亂服藥、定期追縱檢驗就可以了。但是,這並不代表肝癌就不會發生呀!

我深知肝癌不長眼睛,它不管你是達官貴人或販夫走卒,只要時機成熟,它就會冒出來。不怕一萬,只怕萬一。為了家庭的幸福,我絲毫不敢心存僥倖,更不甘被B肝打倒,所以,每半年定期到臺北市立仁愛醫院肝病中心追縱檢驗,除了抽血檢驗肝癌指標AFP,也做超音波掃描。
雖然我的肝功能幾十年來都正常,但在40歲左右的超音波掃描結果顯示肝表面粗糙,醫生說已有肝纖維化現象,也就是初期肝硬化。那我豈不是隨了肝癌三部曲的節奏,一步步走向終點站——肝癌。怎辦?心裏的大石千斤重,而醫生只能安慰我說B肝的自然病史就是這樣,難道這就是我的宿命?

絕望中重燃生機
我絕對尊重我的主治醫生的專業,而我也並非不想治好我的B肝帶原,只是沒有這方面的西藥,醫生也只有束手無策。每次覆診時,醫生總不忘告誡我,不能隨便亂服青草藥或中成藥,因他認為那些對B肝帶原都是無效的,不僅如此,還會增加肝腎負擔,甚至誘發猛爆性肝炎。

儘管如此,我不甘心坐以待斃,更可況我已有肝纖維化的現象。於是上網、上圖書館、參加B肝防治講座會,希望能夠找到有把握治癒B肝帶原的良醫或有效的良藥,但一直不能如願。
天無絕人之路!於2003年2月下旬,在誠品書店的醫療出版品部門閒逛。突然眼睛一亮,眼簾映進了《結合中西醫治療B型肝炎及其病變》的書名,那不正是我要找的資料嗎?趕緊如獲至寶般地拿下來翻閱,看到了作者治癒的案則中有不少屬於B肝帶原者,於是,心中的陰霾一掃而空。一個念頭:我得救了!

B肝基因突變
當天返家後,我迫不急待地與作者陸庭譯醫師連絡。耐心地聽完我的病情描述後,他表示我過去所做的檢驗不夠完整,因沒有做到關鍵的HBeAg,Anti-HBe與HBV-DNA,所以,我必須重新驗血檢驗,同時,他也希望我先仔細閱讀《結合中西醫治療B型肝炎及其病變》,因有了B肝基本概念後才能充分溝通。

2003年2月25日到邱內科核子醫學部抽血檢驗的結果隔天就出來:肝腎功能正常,但HBeAg(-) 0.130, Anti-HBe(+) 0.083, HBV-DNA0.292 pg/ML。陸醫師就檢驗報告詳細解釋:B肝病毒已基因突變,但仍在繼續複製。由於我的特異性免疫系統有缺陷,對我B肝病毒沒有免疫反應,所以,AST與ALT正常,但我的肝臟組織在病理上一直都有變化,時間久了,就會形成肝纖維化,所以,肝表面粗糙的。此外,由於B肝病毒仍不斷在複製,所以,代表B肝病毒外殼的表面抗原持續陽性。
針對我這個B肝病毒已基因突變的帶原者而言,治療目標在於使HBV-DNA轉陰,即降到標準值0.01pg/ML以下。也難有達致這目標後方有機會看到HBsAg轉陰,如免疫系統用藥調整得過來,就有機會產生表面抗體,對B肝病毒免疫。但這是第2階段的事,陸醫師要我一步步走,不必心急。

全方位配合
由於我是個無症狀B肝帶原者,陸醫師的治療重點放在抗病毒與調節免疫功能。為能提高療效,陸醫師囑咐我必須全方位配合:戒煙酒、不熬夜、心情保持愉快與放輕鬆、營養均衡、經常運動、定時定量服藥。至於仁愛醫院的醫師所關照的:不能隨便亂服成藥或青草藥的顧忌,陸醫師表示可以放心,因2-3個月的追縱檢驗時一定檢驗到肝腎功能,做腹部超音波掃描時,也可以看到肝脾腎器值上的狀況,由這些檢驗就可以研判他的方劑是否安全。
服了3個月的藥後,第一次追縱檢驗,心裏七上八下,不知會是怎樣的結果。5月26日的抽血隔天就看到結果,療效確是非常肯定:HBV-DNA大幅下降至0.007pg/ML,其他各項肝腎檢驗結果皆正常,我當時的興奮非筆墨所能形容。8月15日我回仁愛醫院做例行的追蹤檢驗,結果與過去一樣,肝腎未見不利的影響。

繼續服藥3個月後再次追蹤檢驗,真難以置信:HBV-DNA降至<0.001pg/ML。陸醫師也很替我高興,但要我繼續努力,再服3個月的藥,如HBV-DNA仍<0.001pg/ML,就會讓我停藥。
看到這麼好的療效,我當然希望能保有它,因此絲毫不敢鬆懈。2004年1月15日的結果,在我全方位配合下,HBV-DNA維持<0.001pg/ML,其他各項指標均正常,我終於打敗B肝病毒。陸醫師也因而讓我停藥。
儘管如此,陸醫師仍告訴我,必須維持過去一年來的生活與作息方式,並且必須持續定期回仁愛醫院追蹤檢驗,並且做腹部超音波掃描。這一切我都欣然接受,因為我不希望看到B肝病毒再次回頭來危害我。

證明可治癒
自HBV-DNA轉陰後,心裏的負擔終於放了下來,輕鬆多了。每半年也依陸醫師的指示,回仁愛醫院追蹤檢驗,狀況良好。
一年半後,即於2005年8月18日,仁愛醫院的例行追蹤檢驗出現了奇跡:HBsAg轉陰,出現了表面抗體。主治醫師說我的B肝已完全痊癒了,對B肝病毒已具免疫能力。他並且表示像我這樣表面抗原轉陰的案例並不多見,為了避免傷及他的自尊心,我一直未告訴他:我服了陸醫師的方劑。

離開醫院的第一個動作就是打電話向陸醫師報告這個好消息,並衷心地表示對他的謝忱,說他是我生命中的貴人!但他只淡淡地說,下一次有機會檢測一下抗原與抗體的量。
依他的要求,我於11月11日到邱內科核醫部檢驗,結果是:HBsAg(-)0.307, Anti-HBs(+)123.4。真是太棒了!這證明慢性B肝帶原仍是可以治癒,產生表面抗體的。陸醫師,再次感謝您!感恩再感恩!

作者:張慶雄
 

陸庭譯醫師Dr. T.Y.Lok(肝病專科)對《打破無藥可治重圍 肝不再硬化》之評述:

B肝帶原 非不治之症
前言:從張先生的病例要引以為戒的是B肝族的AST與ALT正常,並不表示就可高枕無憂;但也不要恐恐慌慌而認為已世界末日,重要是從張先生抗病心路歷程中,證明B肝慢性與B肝帶原還是有辦法治癒的。

張慶雄先生這個案例提示了4個重點如下:

1.過去的教科書與研究報告都認為慢性B肝與B肝帶原者很難看到表面抗原轉陰,產生表面抗體。表面抗原的自轉陰率多1%左右,遠低於HBeAg的自然轉陰率16%。但筆者這幾年長期追蹤一些案例,得到了一些令人振奮的結果:表面抗原轉陰,產生了表面抗體,就像本案張先生的案例。這些絕非單一的個案,也並非偶然發生。他們的共通性就是HBV-DNA與HBeAg先轉陰,接下來就可期待HBsAg滴度的逐漸下降。理論上這是成立的,因B肝病毒停止複製後,HBsAg就不會再繼續增加,而原有的則會慢慢凋零。至於表面抗體是否能產生則看其免疫系統經治療後是否能提升。
本案例及先前一些痊癒者的心路歷程證明慢性B肝與帶原並非不治之症,也希望B肝朋友閱讀後心情能稍為放鬆一下,因緊繃的情緒對人體的免疫系統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2.醫學不斷在進步。過去認為HBeAg陰性,Anti-HBe陽性,B肝就沒有問題了。現在的分子學則表明並不盡然,因有不少的HBeAg陰性是由B肝病毒的前C基因區突變所造成,所以,不能光憑HBeAg來判斷,必須進一步檢測HBV-DNA。如果HBV-DNA仍是陽性,則表示病毒仍在複製,而為了逃避人體免疫系統對它的攻擊,則停止分泌HBeAg。另外,在它的複製過程中,由於基因的丟失,HBeAg也會假性轉陰。這一類的B肝族仍需積極尋求治療,目標則是使HBV-DNA降至標準值以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干擾素與干安能對這類慢性B肝的療效不佳,因停藥生復發的比率偏高。

3.張先生擔心他有一天會病變成肝癌實際上並非過度緊張,而是有所本。臨床上可以看到許多HBeAg(-),Anti-HBe(+),AST與ALT正常的肝癌病例。臺灣前衛生署長陳健仁於2006年1月6日在美國醫師公會(AAMA)發表的論文證明HBV-DNA是致癌的關鍵,尤其是HBeAg(-)Anti-HBe(+),AST與ALT正常,HBV-DNA超過0.1 Pg/ML(10,000 Ropin/ML)者,罹患肝病的機率偏高,希望這一類的B肝朋友能提高警覺,儘早讓HBV-DNA降到標準值以下。

4.B肝朋友千萬不要以為AST與ALT正常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因事實證明,95%以上的B肝帶原者,其肝組織在病理上有所變化,因門管區的炎性細胞浸潤,會刺激肝組織分泌膠原纖維,時間久了後就會形成一絲絲一束束的纖維伸入肝組織內部,形成肝纖維化。張先生就是這樣的一個實際案列,他的AST與ALT幾十年來都正常,但於40歲左右,超音波掃描的結果表明已有肝纖維化的現象了。希望大家引以為戒,儘早治癒B肝帶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