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B肝疫苗接種15年2成失效
 

台灣由於HBV導致的肝癌、肝硬化與慢性B肝的問題嚴重,為了阻斷母子垂直傳染所造成的B肝持續感染,所以,自1984年7月1日開始,全面性的對所有B肝婦女所生的嬰兒,在出生的24小時內打一劑強力免疫球蛋白,在36小時內接種B肝疫苗。這一政策在世界屬創舉,成功的把台灣新生兒的B肝感染率降至歐美國家水平,約1%左右。

但是,有二點需提出來提醒B肝族注意。首先就是約有10%的新生兒,在出生時接種的B肝疫苗無效,即沒有產生具保護性的表面抗體。因此,家長們應該帶小孩到醫院抽血檢驗,以確定其抗體有無。如果沒有,則應再度接種。

筆者臨床上看到HBeAg與HBV-DNA皆陽性,且濃度較高的婦女,她們的小孩比較容易出現接種B肝疫苗無效的狀況。主要的因素就是她們在懷孕時,胚胎就已被HBV感染。另外就是因為病毒量大,免疫球蛋白發揮不了作用,疫苗也失效。

另外一點就是,接種B肝疫苗所產生的抗體不是永久有效的,尤其是一開始所產生的抗體量若很低,它們消失的速度可能更快。所以,必須持續追蹤,若發現確實已消失,則必須儘快補打。

台灣台大醫院接受衛生署委託,針對1833名15~18歲的青少年追蹤,發現這些出生時都接種過B肝疫苗,不過,15年後,這些學生有1.47%係B肝帶原,98.52%沒被B肝病毒感染,但其中67%抗體消失。研究進一步測試這些抗體消失者的免疫記憶,發現29%連免疫記憶都消失了。

總體而言,該報告指出,至少19%接種B肝疫苗的新生兒,15~18年後,接種失效,即抗體消失,而且隨著年齡增長,免疫記憶下降速度更快,值得大家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