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提高免疫功能積極防範肝癌(三) 提高細胞機制
 

前言:
人體對突變的肝細胞並非一籌莫展,而是擁有一套完整的細胞性抗腫瘤機制,如何提升,或至少維持它的正常運作與功效,是所有B肝族應予重視的一個重要課題,否則後果堪虞。

人體的正常肝細胞因HBV長期寄宿其中所引起的變性、壞死以及HBV的基因整合進入肝細胞染色體的基因等因素將導致肝細胞基因突變,即癌變。如果人體的免疫監視系統的功能正常,則能及時發現及清除這一些突變的肝細胞,防止肝癌發生,若低下,則會讓這些突變的肝細胞在不知不覺中慢慢坐大,形成肝癌。

人體正常的肝細胞發生癌變後,細胞在膜表面上表達腫瘤抗原,宿主的免疫系統若正常,就會辨識這類的抗原,產生免疫應答,即免疫反應,攻擊並消滅腫瘤細胞。這種抗腫瘤的免疫效應是多途徑的,包括細胞與體液性免疫應答如下:

細胞性免疫的抗腫瘤作用

1. 細胞毒性T細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 或TC)的抗腫瘤作用:
在T細胞抗肝癌的免疫中,CTL起主要作用。在附助細胞(Accessony Cell,A細胞)的誘導下,CTL能殺傷突變的肝細胞。另外,T細胞通過釋放細胞因數,如IL,IFN-γ,巨噬細胞活化因數等,能增強人體的其他抗肝癌作用。
2. 自然殺手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的抗腫瘤作用:
NK細胞具有廣譜的抗腫瘤作用,不需腫瘤抗原啟動,就有殺傷腫瘤的活性。它的主要作用是監視並清除突變的細胞。它藉表面的腫瘤細胞受體與腫瘤細胞結合,釋放穿孔蛋白或溶細胞素,在腫瘤細胞膜上穿洞,使癌細胞內的液體外流而死亡。此外,NK細胞能釋放自然殺傷細胞因數,以溶解腫瘤細胞。但是,由於NK細胞的數量不多,相當於淋巴細胞的3-5%,所以,對較大或末期的腫瘤的作用不大。此外,NK細胞還能產生IL-2,IFN-γ與TNF-α,增強其他細胞及體液因數的抗腫瘤作用。
3. K細胞與LAK細胞:
人體的脾臟、腹腔與外周血液中都有K細胞,能與覆蓋在腫瘤表面的抗體結合,發揮殺傷腫瘤的作用。淋巴因數活化的殺傷細胞(Lymphokine Activated Killer Cell,LAK細胞)是一種非特異性的腫瘤殺傷細胞,在抗腫瘤的過程中,也能發揮一定的效用。
4. 單核一巨噬細胞:
活化的單核一巨噬細胞,除參與識別腫瘤抗原,將抗原訊息傳遞給T細胞與B細胞外,也能經由與腫瘤細胞的接觸,直接發揮殺傷作用。此外,它還能釋放腫瘤壞死因數(Tumour Necrosis Factor,TNF)與IL-1等細胞因數,來發揮抗腫瘤作用。
5. 中性粒細胞:
雖然它的壽命較短的數量龐大,可以抑制突變細胞的生長,與殺傷腫瘤細胞。

由上述可知,人體對突變的肝細胞並非一籌莫展,而是擁有一套完整的細胞性抗腫瘤機制,如何提升,或至少維持它的正常運作與功效,是所有B肝族應予重視的一個重要課題,否則後果堪虞。

 
紙上問診:確定帶原 為何不開藥
姓名:程春葉
病歷:B型肝炎帶原者
提問:
我的太太在24/12/04驗血中方知被感染是B型肝炎帶原者,接著在1/1/05及15/1/05,作更詳細的驗血報告。小弟提出的問題是:
1. 我太太是否有必要再給另一位專科醫生診斷檢驗一次?
2. 3份報告中,既然醫生已肯定我太太是B型肝炎帶原者,為何他不開出藥方以阻止B型肝炎細菌蔓延?
3. B型肝炎帶原者,該作出或調整什麼步驟,以免傳染給第二者或更多人?
4. B型肝炎帶原者要注意何種飲食習慣?
5. B型肝炎帶原者可有中醫方或草藥方治療?
6. 陸醫師可否給小弟更詳細的指導或忠告?
 
陸醫師回覆:

1. 你太太的檢驗結果已很清楚顯示她目前的帶原狀況:B肝病毒仍在複製,傳染性高,將來造成病變的機會也高。由於HBeAg為陰性(Not Detected),Anti-HBe Detect-ed,表示B肝病毒已突變。她不必另找專科醫生了,因答案會是一樣的。
2. 你太太看診的醫生未開藥方是對的,有醫德,因目前尚無能治B肝帶原的西藥問世。
3. B肝的傳播途徑是經由血液與體液(生殖液),與愛滋病的傳播途徑一樣。只要避免讓她的血液與生殖液接觸到沒有B型肝炎表面抗體的人就可以。一起用餐並不致於造成感染,請放心。
4. 她的飲食習慣只要注意均衡營養即可,不必刻意進補或吃保健品。
5. B肝帶原相當不容易治癒,目標即HBV-DNA降到標準值以下,我目前要求的標準值是〈 50Copies。而她目前是42,340Copies。
6. 你可以向《 大家健康 》洽購一本拙著《 結合中西醫治療B型肝炎及其病變 》,以及長期訂閱刊載有我寫的B肝防治專欄的《 大家健康 》雜誌,以獲正確的中西醫防治資訊。相信閱後你就不再感到焦慮與無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