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提高免疫功能積極防範肝癌(一) 消除原始病因
 

前言:
華人的HBV傳播途徑主要是母子垂直感染,嬰兒在剛出生時受到HBV感染,免疫機能尚未健全,無法辨識與殺滅大量入侵的HBV,因而形成免疫耐受的B肝帶原者。在21世紀中,全球性第二大疾病是癌症,預計在未來的25年內,將有3億癌症新病例,僅次於愛滋病。在華人世界裏,肝癌排名可能居首,重要關鍵是華人的B肝帶原者眾,超過一億三千萬,而B肝帶原者病變成肝癌的機率是正常人的150倍以上。由於肝癌在初期,甚至中期,往往缺乏明顯臨床症狀,B肝及其病變的患者,如果未定期追蹤抽血檢驗甲種胎兒蛋白及做腹部超音波掃描,很難憑感覺得知肝癌,因為俟肝癌的臨床症狀出現才去檢驗,確診為肝癌時,大部份已到了末期。依臺灣的臨床統計,肝癌的存活率僅15%。因此,肝癌在臺灣被稱為癌王,令人聞之喪膽!而馬來西亞的狀況也雷同,因大馬的B肝帶原者也不少,其中又以華人居多,因此,如何有效防範,是一個艱鉅的挑戰與任務,需要各界共同努力。

肝癌的病因主要是HBV,儘管HBV導致原發性肝細胞癌(Hepato cellular carcinoma-HCC)的機制尚未十分清楚,但HBV長期在肝細胞中複製,有很大的機會導致肝細胞的基因突變,尤其是肝硬化之後,若宿主的免疫功能低下,或受到抑制時,未能及時識別基因突變的肝細胞,並予以殺滅,肝癌於是乎就會形成,慢慢坐大,俟臨床症狀明顯時已一發不可收拾。當然,積極防範肝癌的手段為儘早治癒B肝帶原與慢性B肝,消除肝癌發生的最原始病因。消極的方法則是每3至6個月抽血檢驗AFP與做腹部超音波掃描,早期發現肝癌早期治療,因可供使用的治療手段較多,治癒的機會也相對較高,怕的是發現時,腫瘤已超過10公分,且有肝硬化,或是已發生肝內或肝外轉移,那真是群醫束手,回天乏術了!

現代免疫學提出了機體免疫系統的三大免疫功能:免疫防禦、免疫穩定、免疫監視,在抗腫瘤,包括肝惡性腫瘤中,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免疫防禦功能是指抵禦病原體,例如B肝病毒的感染,並中和其毒性物質,防止感染的發生與發展。如果本項免疫防禦功能低下,則就會形成免疫耐受的B肝帶原或慢性持續性B肝,以及重複感染。由於華人的HBV傳播途徑主要是母子垂直感染,嬰兒在剛出生時受到HBV感染,免疫機能尚未健全,無法辨識與殺滅大量入侵的HBV,因而形成免疫耐受的B肝帶原者。成年人感染到HBV時,由於其免疫系統一般而言已發展健全,免疫防禦功能得以有效發揮,殺滅入侵的HBV,肝炎呈急性發作,為一過性,之後產生表面抗體而痊癒。

 
紙上問診:肝癌會遺傳嗎?
姓名:陳太太
病歷:慢性B肝10年
提問:
我患上B肝已10年了,在這10年內我已生了3個孩子,而孩子的父親在半年前,因肝癌去世,在此請問陸醫師,我的孩子會因遺傳而患上肝癌嗎?要如何防範?
 
陸醫師回覆:
依據我的瞭解,臺灣的臨床醫學統計,一個家族中如果有二人因B肝炎造成的肝癌而死亡,其他的成員罹患肝癌的機會是沒有肝癌家族病史者的十倍以上,亦即有肝癌家族病史者是肝癌發生的高危險群。另外,中國大陸也曾做過類似的調查統計,發現肝癌有家族積聚的現象,也可以說明肝癌存在著遺傳背景,甚至有三代連續罹患肝癌的現象。為了進一步瞭解肝癌與遺傳的關係,負責研究調查的醫師對移居他地的肝癌家族成員進行查訪,發現這些家族成員罹患肝癌的比率仍然居高不下,因此,認為肝癌家族患者間存在者所謂的"遺傳易感性"。但上述的調查統計尚沒有直接的證據足以說明肝癌會遺傳,只是肝癌家族的成員罹患的機率較高,也許這是家族性的生活飲食習慣所造成的,因此,需要進一步在遺傳學與肝癌的關係上進一步研究。至於要作如何的防範,我覺得需從早發覺早治療著手,因為肝癌初期一般都沒明顯症狀,除非做甲種胎兒蛋白檢驗及腹部超音波掃描,否則不易被發現。一般上症狀出來確定是肝癌後,往往已不易治癒,因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為一不變法則,但更重要的是平日做好防範的工作,方向如下:
一、肝癌發生的高危險群必須定期做甲種胎兒蛋白檢驗與做腹部超音波掃描。
二、避免被B型與C型肝炎病毒感染。
三、盡速治癒慢性肝炎以免走上肝硬化之路。
四、儘量避免食用遭黃麴毒污染之食物。
五、儘量避免過量飲酒與吸菸。肝硬化患者更應戒酒戒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