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肝病患者能否喝茶
 

華人喜歡喝茶。許多肝病患者因而經常問到,能不能喝茶?答案是,原則上可以,但還是需要注意體質與病程的問題。

茶的藥理作用主要是由它所含的咖啡因,茶鹼及鞣酸所致。咖啡因能興奮高級神經中樞,使精神興奮、消除疲勞、思想活躍。

另外,咖啡因,尤其是茶鹼,能抑制腎小管的再吸收,因而有利尿作用;也印證了《本草綱目》與《本草備要》上記載,茶能利小便、去痰熱、除煩渴、清頭目、醒昏睡的作用。肝病熱重或濕熱並重心熱為主者,可以茶除煩、止渴、解膩、清神。因此,肝炎或肝病患者原則上不停止喝茶。另外,臨床上有口乾口臭、面及兩目有紅絲、齒齦紅腫溢血、另出現口腔粘膜漬病的血熱型慢性肝炎患者,亦可喝茶作為輔助治療的一部份,因現代研究證明綠茶有抗凝、防止血小板粘附聚集與減輕白血球下降的作用。

但是,如果患者的體質為陽虛型,經常出現腹脹、脹氣、打呃、便溏、舌脹大邊有齒痕者,不宜喝茶,因喝茶後會使其證候惡化。另外,在病程中,如出現濕困脾陽,形成脾產,甚至脾腎陽產時,亦不宜喝茶。

由於茶中的鞣酸有收斂腸胃作用,會妨礙消化與鐵質的吸收,因此,喝茶應適時適量。另外,茶與藥必須隔開一小時,以免影響藥效;飯前一小時暫停喝茶;空腹時儘量少喝茶,缺鐵性貧血不宜喝茶、茶不宜泡得過久過濃;一天的喝茶量不宜超過1,000cc;不宜酒後喝茶,以免引入膀胱腎經。